
目錄
Google 評論違反政策的判定標準:終極指南
在當今數位時代,Google 商家評論 (Google Reviews) 已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依據,同時也是商家線上聲譽的關鍵指標。然而,並非所有評論都能自由刊登。Google 設有嚴格的「使用者張貼內容政策」,旨在維護評論平台的真實性、相關性與安全性。違反這些政策的評論將被移除,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商家檔案遭到停權。
本指南將深入剖析 Google 評論被判定違反政策的具體標準與範例,協助使用者 (無論是發表評論的消費者或是管理檔案的商家) 理解紅線所在,避免誤觸規定。
📌 一、 核心原則:Google 評論政策的基石
Google 的審核主要圍繞以下核心原則:
- 真實性 (Authenticity):評論必須反映真實的個人體驗。
- 相關性 (Relevance):評論應聚焦於與商家直接相關的體驗。
- 安全性 (Safety):禁止包含騷擾、仇恨、威脅或危險內容。
- 隱私 (Privacy):嚴格保護個人隱私資訊。
- 垃圾內容與偽造 (Spam & Fake Content):嚴禁操縱評分或散播虛假資訊。
- 非法內容 (Illegal Content):禁止宣傳非法活動。
- 利益衝突 (Conflict of Interest):禁止為自身或親友的商家撰寫評論,或惡意攻擊競爭對手。
🚫 二、 具體違規行為與詳細範例
以下列出 Google 明確禁止的評論類型,並提供具體範例說明:
- 📛 虛假評論與偽造內容 (Fake Reviews & Misrepresentation)
- 行為描述: 捏造從未發生的體驗,或刻意誤導他人。
- 具體範例:
- 商家自導自演: 商家老闆、員工或其親友,假扮顧客留下五星好評 (例如:「我是老闆的表弟,這家店超級棒!」)。
- 競爭對手惡意攻擊: 競爭對手商家刻意留下不實的一星負評 (例如:「我從沒去過這家店,但聽說食物會讓人食物中毒」)。
- 付費買評論/賣評論: 透過第三方平台購買好評,或接受商家報酬撰寫不實好評。
- 大量複製貼上: 同一用戶在多個無關商家留下完全相同的「罐頭」評論。
- 虛假體驗描述: 描述從未使用過的服務或購買的商品 (例如:評論牙醫診所卻詳細描述「植牙過程」,但該診所根本不提供植牙服務)。
- 🔄 垃圾內容與無關內容 (Spam & Off-Topic)
- 行為描述: 發布大量重複、無意義、與商家體驗無關或主要為推銷的內容。
- 具體範例:
- 大量廣告: 在評論中推銷自己的商品、服務、網站或社群媒體 (例如:「修冷氣找我就對了,私訊我拿優惠!」)。
- 無關緊要的內容: 討論與該商家無關的政治議題、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瑣事 (例如:「這家餐廳旁邊公園的流浪狗很可憐,大家要愛護動物」)。
- 抄襲內容: 複製其他網站的文章、新聞報導或其他用戶的評論。
- 無意義字串: 輸入亂碼、重複字符或純粹的符號 (例如:「asdfghjkl」或「👍👍👍👍👍」)。
- 誘導點擊: 包含大量無關的連結。
- 🚫 限制性內容 (Restricted Content)
- 行為描述: 包含 Google 政策明訂禁止或限制的內容。
- 具體範例:
- 成人內容: 描述露骨的性行為、提供色情服務連結,或上傳色情圖片/影片。
- 危險與非法行為: 描述或宣傳暴力、傷害他人、非法藥物使用、盜版、竊盜、詐騙等方法。
- 仇恨與歧視言論: 基於種族、宗教、性別、性取向、國籍、年齡、殘疾等,攻擊個人或群體 (例如:「某族群的人不配來這裡消費」)。
- 騷擾與霸凌: 針對特定個人 (如員工、老闆、其他顧客) 進行人身攻擊、威脅、恐嚇、惡意揭露個人資訊 (Doxxing) 或持續騷擾。
- 不當內容: 包含褻瀆、粗俗不堪的髒話 (尤其具攻擊性時)。
- 🔒 侵犯隱私 (Privacy Violations)
- 行為描述: 揭露他人未同意公開的個人敏感資訊。
- 具體範例:
- 公開個人資訊: 在評論中寫出他人的全名、電話號碼、住址、電子郵件、身分證字號、病歷資料、銀行帳戶等。
- 偷拍或未經同意上傳影像: 上傳含有可識別他人面孔的照片或影片,而未獲當事人許可 (尤其是非公眾人物)。
- 提及非相關員工: 在評論中點名批評與該次服務無關的特定員工 (除非該員工是負責人或與事件高度相關,且需注意用語)。
- ⚖️ 利益衝突 (Conflict of Interest)
- 行為描述: 撰寫評論者與被評論商家之間存在可能影響評論客觀性的特定關係,而未明確揭露。
- 具體範例:
- 自身或親友的商家: 為自己擁有、經營或任職的商家,或為家人、好友擁有或經營的商家撰寫評論。
- 競爭對手: 為直接競爭對手撰寫負評。
- 受商家誘因影響: 因接受商家提供的免費商品、服務、折扣或金錢報酬而撰寫評論,且未明確揭露此關係 (即使體驗是真實的)。
- 受雇撰寫評論: 被商家或第三方支付報酬來撰寫評論 (無論好壞),且未揭露付費關係。
- 👥 冒名頂替 (Impersonation)
- 行為描述: 假扮他人、商家或其他實體發表評論。
- 具體範例:
- 創建假帳號冒充某位知名美食評論家。
- 冒充競爭對手的老闆發表負評。
- 冒充該商家的員工發表「自吹自擂」的好評。
- 🧩 無關的圖片/影片 (Irrelevant Images/Videos)
- 行為描述: 上傳與該商家實際產品、服務、環境或顧客體驗完全無關的媒體檔案。
- 具體範例:
- 在餐廳評論上傳自家寵物照片、風景照、網路抓圖或迷因圖。
- 上傳在別家店消費的發票或商品照片。
- 上傳純文字圖片企圖規避文字審核。
- ❌ 非法活動宣傳 (Promotion of Illegal Activities)
- 行為描述: 明確宣傳或鼓勵進行違法行為。
- 具體範例:
- 評論中寫道:「這家店後面巷子可以買到便宜的盜版軟體」。
- 「老闆說可以幫忙開發票逃漏稅,有需要跟他說」。
- 「這裡是非法賭博的好地方」。
⚠️ 三、 灰色地帶與常見爭議點
有些情況較難明確界定,容易引發檢舉或申訴:
- 主觀意見 vs. 人身攻擊: 「服務態度很差」 (主觀感受) vs. 「那個叫王XX的店員是個沒教養的白癡」 (人身攻擊)。後者極易被移除。
- 合理批評 vs. 惡意中傷: 「餐點等了一個半小時才來,且送錯餐點」 (具體事實描述) vs. 「這家店根本是黑店,專門坑錢!」 (缺乏具體事證的指控)。
- 提及員工姓名: 原則上避免。若因特殊服務需表揚或投訴特定服務人員,應聚焦其職務行為而非人身,且確保資訊正確 (例如:「感謝張經理專業且耐心的解說」比「感謝張大明」更合適;投訴亦然)。
- 商家回應中的爭議: 商家在回覆評論時若違反政策 (如謾罵顧客、揭露顧客個資),同樣會被移除甚至懲罰。
🛡️ 四、 給商家的建議:管理評論與因應違規
- 定期監看評論: 設定通知,即時掌握新評論。
- 專業回應所有評論:
- 感謝好評。
- 誠懇面對負評: 表達歉意 (即使不完全認同)、了解問題、說明改善或彌補措施,並邀請對方私下聯繫。切勿在公開回覆中爭辯或情緒化!
- 善用「檢舉評論」功能: 當您確信某則評論違反上述政策時:
- 登入 Google 商家檔案。
- 找到該評論,點擊「⋮」符號。
- 選擇「檢舉評論」。
- 清楚具體地說明該評論違反了哪一項政策條款 (參考本指南的分類),提供簡要證據或說明 (例如:該用戶是競爭對手員工;評論描述的事件完全不存在;包含辱罵字眼等)。避免僅寫「這是假評論」。
- 處理虛假或惡意評論: 保持冷靜,先嘗試公開專業回應。若確定違規且檢舉未果,可考慮透過 Google 商家支援進一步申訴,但過程可能較長且不一定成功。
- 切勿購買評論或要求員工留評: 這是高風險行為,極易被偵測並導致嚴重後果。
- 鼓勵真實顧客留評: 透過優質服務、禮貌提醒 (如店內告示、收據附註、郵件追蹤),增加真實好評的比例。
📝 五、 給評論者的建議:發表有用且合規的評論
- 只評論親身經歷: 確保你的評論是基於真實消費或體驗。
- 聚焦事實與具體細節: 描述實際發生的事件、產品/服務的品質、環境、價格等 (例如:「招牌牛肉麵的湯頭濃郁,麵條Q彈,但牛肉稍嫌柴」、「週六晚上用餐等了40分鐘才入座」)。
- 保持客觀與尊重: 即使體驗不佳,也應避免情緒性謾罵或人身攻擊。清楚說明問題所在更有幫助。
- 保護隱私: 切勿公開他人個資,也謹慎分享自己的資訊。
- 避免利益衝突: 如果你是商家相關人士或受特定利益影響 (如受邀體驗),應明確揭露。
- 上傳相關圖片影片: 分享能佐證你評論內容的真實照片或影片。
🔍 重要提醒
- 演算法與人工審核: Google 主要使用自動化系統偵測違規評論,但也有人工審核員處理檢舉案件和複雜案例。
- 檢舉不一定成功: Google 需要證據判斷。模糊或未明確指出違規條款的檢舉較難成立。
- 政策與演算法持續更新: Google 會不定時調整政策與偵測技術,以應對新的濫用手法。
- 商家檔案可能受罰: 若商家被認定涉及大量偽造評論或嚴重違規,可能導致檔案被處罰 (如排名下降、無法新增照片) 甚至停權。
✅ 結論
理解 Google 評論的政策紅線,對於維護平台的可信度與實用性至關重要。無論是發表評論的消費者或管理檔案的商家,遵守真實性、相關性、安全性、隱私權等核心規範,才能讓評論機制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— 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,也協助優質商家建立良好聲譽。當遇到明顯違規的評論時,善用檢舉機制並提供具體理由,是共同維護平台健康的最佳方式。切記:真實與誠信,永遠是線上評論世界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