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 More
負面貼文刪除

生技產品效果遭質疑,Threads出現大量「受害者」貼文?科學論證與刪文策略

【生技產品效果遭質疑,Threads出現大量「受害者」貼文?科學論證與刪文策略的深度剖析】 近期,台灣生技產業再度成為輿論焦點。多家知名品牌的保健食品、護膚產品與機能性飲料,在Meta旗下社群平台Threads上遭遇大規模負評浪潮。數以千計用戶以「受害者」身份發文,控訴產品無效、廣告不實,甚至引發過敏等不良反應。這些貼文迅速發酵,標籤如「#生技騙局」、「#退款自救會」等持續蔓延,不僅重創企業股價,更引發消費者對整個生技產業的信任危機。 現象深度解析:Threads成為負評擴散溫床的背後因素 Threads作為新興社群平台,其演算法偏好高度互動內容,而爭議性、情緒性貼文恰恰容易引發大量留言與分享。與Facebook、Instagram等成熟平台相比,Threads的內容審核機制尚在發展階段,對未經證實的指控缺乏及時遏止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Threads的「跨平台串聯」特性(可連結Instagram帳號),使單一負評能快速穿透不同社群圈層,形成指數級擴散效應。 許多指控貼文雖附上使用前後對比圖、就醫紀錄甚至檢測報告,但這些「證據」的真實性與代表性卻鮮少被檢視。部分用戶確實可能遭遇不良反應,但更多情況可能是:①預期心理導致的反安慰劑效應(nocebo effect);②個體生理差異與產品無直接因果關係;③同時使用多種產品產生的交互作用;④甚至存在同業惡意操作或網路霸凌現象。 科學論證框架:如何客觀評估生技產品有效性?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