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關於處理 Google AI Overview(AI 概覽)負面新聞的完整分析,涵蓋刪除可能性、舉報有效性、申訴管道以及成功案例分析。
目錄
面對 Google AI Overview 負面新聞:刪除可能性、舉報策略、申訴管道與成功案例深度分析
Google 的 AI Overview(AI 概覽)功能自推出以來,雖然立意是提供快速摘要資訊,但其自動生成結果的不可預測性、偶發的荒謬錯誤(例如建議在披薩加膠水、每天吃石頭等)以及可能放大偏見或錯誤資訊的特性,導致了相當多的負面新聞報導、社群媒體批評和使用者抱怨。對於個人、企業或組織而言,如果發現與自己直接相關、且內容不實或有害的負面新聞出現在 Google AI Overview 的結果摘要中,自然會想知道如何應對,特別是能否「刪除」這些資訊。本文將深入探討此議題的複雜性。
核心挑戰:AI Overview 的本質與資訊來源
首先必須理解 AI Overview 的核心運作方式:
- 摘要生成,非原始來源: AI Overview 本身 不創造 新資訊,它是一個大型語言模型(LLM),其任務是理解使用者的查詢,並從 Google 索引的網頁中「摘要」出它認為最相關、最直接的答案。 它顯示的內容是對現有網頁資訊的提取、重組和簡化。
- 依賴索引內容: AI Overview 摘要的依據,是 Google 搜尋引擎從網路上抓取(Crawl)並索引(Index)的公開網頁內容。這些內容可能來自新聞網站、論壇、部落格、社群媒體、官方文件等。
- 動態且個性化: 不同使用者、不同時間、使用不同查詢字詞,看到的 AI Overview 摘要可能不同,因為它取決於當下模型對「最佳」答案的判斷以及可用的索引內容。
因此,「刪除 Google AI Overview 上的負面新聞」這個訴求,需要拆解成兩個層面:
- 刪除 AI Overview 摘要中「呈現」的負面資訊: 這是指讓特定錯誤或有害的摘要內容不再出現在 AI Overview 的結果框中。
- 刪除 AI Overview 摘要所「依據」的原始負面新聞網頁: 這是指讓源頭的負面報導或貼文從網路上消失,或至少從 Google 索引中移除。
層面一:刪除或修正 AI Overview 摘要中的負面資訊
- 直接「刪除」摘要本身幾乎不可能:
- 使用者無法直接要求 Google 刪除某個特定的 AI Overview 摘要結果。AI Overview 是模型根據當下索引內容動態生成的,沒有「固定」的頁面可供刪除。
- Google 不會手動審核或編輯每一個 AI Overview 摘要。
- 核心策略:影響生成結果的「輸入」
- 既然 AI Overview 依賴索引的網頁內容,要改變其摘要結果,最根本的方法是改變網路上的資訊生態,特別是針對觸發該負面摘要的特定查詢關鍵字。
- 目標: 讓 Google 索引更多關於該主題的權威、準確、正面(或至少中性)的資訊,從而「稀釋」負面資訊的影響力,並引導 AI 模型在生成摘要時優先採用這些更可靠的來源。
- Google 提供的「回饋」機制(舉報有用嗎?)
- 功能存在: 在 AI Overview 摘要的下方或旁邊,通常會有「提供回饋」或「不適合」的按鈕。
- 作用與限制:
- 有用性:有用,但效果有限且非即時。 點擊這些按鈕,特別是選擇「不準確」、「不安全」、「無幫助」等選項並填寫具體原因,是直接向 Google 標記該摘要存在問題的重要管道。這些回饋會被收集,用於:
- 訓練和改進 AI 模型,減少未來生成類似錯誤摘要的機率。
- 幫助 Google 工程師識別系統性問題或特定類型的錯誤模式。
- 可能觸發對該特定摘要的審查,並在當下為使用者「隱藏」該摘要(但對其他使用者可能仍顯示)。
- 限制:
- 非刪除: 這不是「刪除」原始新聞或保證該摘要永遠消失的命令。它主要是訓練資料和品質控制的回饋。
- 不影響原始網頁: 回饋 AI Overview 摘要本身,並不會對其引用的原始負面新聞網頁產生任何直接影響(如讓該網頁被移除或降級)。
- 效果滯後: 模型更新需要時間,無法立即解決當下看到的問題。
- 個案影響力弱: 單一使用者的回饋,對於改變一個廣泛應用的 AI 模型行為,影響力微乎其微。需要大量、一致的回饋才可能引起重視。
- 有用性:有用,但效果有限且非即時。 點擊這些按鈕,特別是選擇「不準確」、「不安全」、「無幫助」等選項並填寫具體原因,是直接向 Google 標記該摘要存在問題的重要管道。這些回饋會被收集,用於:
- 結論(舉報有用嗎?): 舉報(提供回饋)是使用者能做的、最直接影響 AI Overview 的動作,也是幫助 Google 改進系統的必要管道,應積極使用。 但它不能保證「刪除」特定負面摘要,也不處理源頭內容,效果是漸進且集體的,非即時個案解決方案。
層面二:刪除或壓制原始的負面新聞網頁
這才是處理負面資訊根源的戰場。AI Overview 摘要的改變,最終依賴於此。
- 直接刪除原始網頁:
- 與發布者溝通: 最直接的方法是聯繫發布該負面新聞或貼文的網站管理員、部落客、社群媒體帳號持有者。如果內容確有不實、誹謗、侵犯隱私、侵犯版權(如未經授權使用私人照片)等法律上可主張的權利,可以提供證據,禮貌但堅定地要求更正或撤下文章/貼文。
- 成功關鍵:
- 證據力: 證明內容不實或侵權的證據必須充分有力(如官方文件、時間線證明、版權證明)。
- 法律依據: 明確指出對方違反的法律條款(如誹謗法、隱私法、著作權法)。
- 溝通技巧: 保持專業,避免威脅語氣,尋求合理解決方案(如要求刊登更正啟事、刪除特定段落而非全文)。
- 挑戰: 很多發布者(尤其是有爭議的論壇或匿名部落格)可能不予理會,或需要法律壓力才會行動。
- 要求 Google 將原始網頁從搜尋結果中「移除」:
- Google 的移除政策: Google 提供特定管道,讓使用者可以根據法律依據,要求將某些 URL 從 Google 搜尋結果中移除。這不會刪除原始網頁,只是讓該網頁無法透過 Google 搜尋到。
- 主要申訴管道:
- 基於個人隱私資料: 如果網頁包含你的敏感個人資訊(如身分證號、銀行帳號、簽名影像、醫療紀錄等),且這些資訊的公開造成顯著風險,可透過 Google 的「移除個人聯絡資訊或個人識別資訊」表單申請: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websearch/troubleshooter/9685456
- 基於「被遺忘權」: 主要在歐盟等有相關立法地區適用。可申請移除「不足夠、不相關、不再相關或過度」的個人資訊搜尋結果。台灣無直接對應法律,較難適用。管道:https://www.google.com/webmasters/tools/legal-removal-request?complaint_type=rtbf
- 基於著作權(DMCA): 如果網頁內容侵犯了你的版權(如未經授權複製你的文章、圖片、影片),可提交 DMCA 移除通知: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legal/answer/3110420
- 基於法院命令: 如果你已獲得法院判決,認定某網頁內容構成誹謗等,可將判決書提交給 Google 要求移除相關搜尋結果。
- 重要限制:
- 不適用於「單純負面但真實」的內容: 如果新聞報導的是事實(即使對你形象不利),或屬於合理評論,Google 極不可能 僅因其負面性就將其移除。這牽涉言論自由和資訊流通。
- 需明確法律依據: 申請必須符合 Google 明確規定的移除理由(隱私、版權、特定法律判決)。
- 只影響搜尋結果,不刪除原始網頁: 原始網頁依然存在,只是無法透過 Google 找到。其他搜尋引擎或直接輸入網址仍可訪問。
- 過程可能冗長: 需要提交詳細資訊,Google 會審核,不一定成功。
- 結論(申訴管道): 對於 AI Overview 引用的原始負面網頁,如果其內容明確違法(如洩露隱私、侵犯版權)或有法院判決支持,利用 Google 的移除請求管道是有機會成功讓該連結從 Google 搜尋結果中消失,進而間接降低該內容被 AI Overview 引用的機會。但對於真實但負面的新聞報導或評論,此管道幾乎無效。
- SEO 聲譽管理:
- 最實際且常用的策略: 當無法刪除原始負面內容時,最有效的長期策略是搜尋引擎優化聲譽管理。
- 核心作法:
- 創造高品質正面內容: 主動發布關於自身/品牌的權威、正面、資訊豐富的內容(如官方網站更新、新聞稿、專業部落格文章、第三方媒體專訪、社群媒體積極互動、在知名平台(如 Medium, LinkedIn)發文)。
- 優化這些正面內容: 針對可能觸發負面 AI Overview 的關鍵字,精心優化這些正面內容的標題、描述、內文結構和相關性,提升其在 Google 自然搜尋結果中的排名。
- 建立權威性與連結: 爭取其他高品質、相關性高的網站連結到你的正面內容,提升其權重。
- 佔據搜尋結果頁面: 目標是讓搜尋相關關鍵字時,搜尋結果頁(SERP)的前幾名(尤其是前 1-3 頁)充斥著你控制的、或對你有利的內容(官方管道、正面報導、積極的社群貼文等),將負面新聞擠到後面的頁面。
- 如何影響 AI Overview:
- AI Overview 傾向引用排名高、權威性高的來源。當你的正面內容在 SERP 上排名提升、數量增多,AI 模型在生成摘要時引用這些正面、準確來源的機率就大大增加。
- 當正面資訊在網路上佔據主導地位,負面資訊被稀釋且排名下降,AI Overview 摘要自然會反映這個變化,變得較中性或正面。
- 需要時間與專業: SEO 是長期抗戰,需要持續投入內容創作、優化和連結建設,可能需要聘請專業的 SEO 或聲譽管理公司。
成功刪除/壓制案例分析
- 案例一:移除含個人敏感資訊的論壇貼文
- 情境: 某人的身分證號碼和住址被惡意公布在某匿名論壇,該貼文被 Google 索引,且當搜尋其姓名時,AI Overview 摘要中竟直接引用了包含這些敏感資訊的句子。
- 行動:
- 立即聯繫論壇管理員,提供身分證明,強烈要求刪除貼文(依據隱私權政策)。
- 同時,透過 Google 的「移除個人聯絡資訊或個人識別資訊」表單提交申請,附上該貼文連結及被揭露的敏感資訊截圖。
- 在論壇刪除貼文前,也持續回報該 AI Overview 摘要「不準確」且「不安全」。
- 結果:
- 論壇管理員在數日後刪除貼文。
- Google 在審核後(約 1-2 週)將該已失效的論壇連結從搜尋結果中移除。
- 隨著源頭內容消失,相關搜尋的 AI Overview 摘要不久後(可能數天到數週,視模型更新頻率)就不再顯示該筆敏感資訊。成功移除敏感資訊摘要。
- 關鍵: 有明確的隱私侵犯事實,利用 Google 提供的專用管道。
- 案例二:SEO 壓制不實負面報導
- 情境: 一家新創公司被競爭對手惡意散播不實財務危機謠言,一家小型網路媒體未經充分查證就報導,該報導排名不錯。當搜尋公司名稱時,AI Overview 摘要有時會直接引用該報導的負面標題或結論。
- 行動:
- 聯繫該媒體,提供公司財報、銀行證明等文件,要求更正或撤稿。媒體可能拒絕或僅小幅修正(效果有限)。
- 聘請專業聲譽管理公司執行 SEO 策略:
- 公司官網發布強力澄清聲明,並優化標題/內文(包含公司名稱 + 財務健康等關鍵字)。
- 發布多篇由 CEO 或財務長撰寫的產業觀點文章,強調公司發展與成就。
- 主動聯繫數家權威財經媒體,安排專訪或提供新聞稿,報導公司正面動態(如新產品上線、獲得獎項、合作夥伴)。
- 鼓勵客戶在第三方評論平台(如 Google 商家檔案、Trustpilot)留下正面評價。
- 在 LinkedIn 等平台積極發布公司動態、員工活動等。
- 持續監控相關搜尋結果和 AI Overview。
- 結果:
- 原始負面報導未被刪除,但隨著大量正面、權威內容(官方聲明、權威媒體報導、客戶好評)被發布和優化:
- 該負面報導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名逐漸下降(從第一頁掉到第三頁之後)。
- 搜尋公司名稱時,SERP 前幾頁充斥著正面內容。
- 一段時間後(數週至數月),AI Overview 在摘要該公司資訊時,開始優先引用官網最新公告、權威媒體的正面報導或客觀介紹,不再顯著引用那篇負面報導的內容。成功壓制負面摘要影響。
- 原始負面報導未被刪除,但隨著大量正面、權威內容(官方聲明、權威媒體報導、客戶好評)被發布和優化:
- 關鍵: 無法刪除源頭,但透過系統性 SEO 提升正面內容能見度,改變資訊生態,從而影響 AI Overview 的引用來源。
總結與行動建議
- 理解本質: 認清 AI Overview 是摘要生成器,問題根源在於其引用的原始網頁內容。
- 立即行動(針對摘要): 積極使用 Google 提供的「提供回饋 / 不適合」按鈕舉報錯誤、有害或不準確的 AI Overview 摘要。這是幫助改進系統的直接方式。
- 打擊源頭(針對原始網頁):
- 評估內容性質: 內容是否 違法(侵犯隱私、版權) 或 單純負面(真實報導或評論)?
- 違法內容:
- 嘗試要求 原始發布者刪除。
- 利用 Google 官方移除請求管道 (基於隱私、版權或法院命令),要求從搜尋結果移除連結。
- 單純負面內容:
- 要求發布者更正(難度高)。
- 重點投入「SEO 聲譽管理」: 這是最核心、最有效的長期策略。創造並優化大量正面、權威的內容,佔領搜尋結果頁面,稀釋負面內容影響力,從而改變 AI Overview 的引用來源。
- 管理期望:
- 完全「刪除」一個真實但負面的新聞報導或其 Google 索引連結,在沒有強力法律依據下,極為困難,幾乎不可能。
- 「刪除」一個動態生成的 AI Overview 摘要本身,使用者無法直接做到,只能透過回饋影響系統學習,或透過改變源頭資訊生態間接達成。
- 成功案例多發生在 源頭內容確實違法(成功移除) 或 透過強大 SEO 壓制負面內容(改變摘要引用) 這兩種情況。
- 時間與耐心: 無論是 Google 審核移除請求、SEO 效果顯現,還是 AI 模型更新,都需要時間。無法期望立竿見影。
- 專業協助: 對於嚴重的聲譽危機,特別是企業或公眾人物,尋求專業的 公關顧問、聲譽管理公司或網路律師 的協助是明智的投資。他們擁有處理類似情況的經驗、資源和談判技巧。
結論:
處理 Google AI Overview 中的負面新聞,沒有「一鍵刪除」的魔法。最有效的方法是雙管齊下:(1) 持續利用回饋機制幫助 Google 改進 AI;(2) 聚焦於源頭,對於違法內容利用 Google 移除管道,對於真實負面內容則積極進行 SEO 聲譽管理,用更強大、更正面的資訊生態去引導 AI 生成更準確、更平衡的摘要結果。這是一場資訊能見度的競爭。